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一个月内,成功击退了入侵中国的印度军队。2020年,解放军在加勒万河谷的战斗中,几十名士兵以少敌多,用四人牺牲的代价配资交易软件,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每当回想起印度屡次入侵中国的历史,往往让人感到愤怒与不解:为何这个国家总是觊觎中国的土地?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了解西藏为何是中国的领土,背后的历史根源也能解释印度为何如此渴望西藏。
一脉相承的野心
今天的中印边界问题,始于19世纪英国殖民印度时期。当时,英国和俄国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俄国的扩张让英国十分警惕,为了防止俄国进入印度,他们决定采取“缓冲国”策略,向北扩张,构建一个由英国控制的缓冲带。
展开剩余80%到1888年,英国将不丹、尼泊尔等周边地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1899年,英国驻印度总督寇松提出了入侵西藏的计划,迫使西藏签署了屈辱条约。这一行动背后,是防范俄国入侵的战略需求。虽然后来英俄关系缓和,这一计划被搁置,但印度独立运动的兴起却让英国重新考虑与中国的关系。
为了切断中印的联系,寇松的继任者继续推行“战略边界”计划,提出将边界线定在喜马拉雅山脊。然而,在1907年,英国与俄国签订了条约,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改变为“宗主权”。接着,在1913年,英国与西藏代表举行了西姆拉会议,并单方面划定了“麦克马洪线”。
中国政府当时坚决表示不承认这条线,并宣布其没有法理依据。尽管如此,英国和印度的这条虚构的边界线,却在印度的政治历史中得到了传承。
印度的野心并非空穴来风。随着印度的独立,他们开始延续英国的思维方式,并且不遗余力地争取西藏。甚至在印度独立前,印度驻华大使潘尼伽提出,印度应该抢在共产党之前武装西藏,确保西藏不落入中国控制之下。
侵略的野心
在新中国成立前,印度的野心更为明显。1949年,毛泽东曾在致印度共产党总书记的电报中明确指出:“印度决不会长期处于帝国主义的影响下,自由的印度将与自由的中国并肩而立,终结帝国主义的历史。”
但是,当时的印度并未意识到自己与中国的差距。印度不仅在巴基斯坦的压力下备受困扰,还没有能力与解放军抗衡。而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西藏的归属已然不容置疑。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代表抵京,签署了《十七条协议》,西藏正式和平解放。随即,解放军进驻西藏,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尽管印度曾在1954年签署了《中印通商和交通协定》,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但他们并未放弃争取“战略边界”的野心。
1958年,印度公开对中国发起挑衅,开始在“争议地区”派兵驻扎。1962年,印度政府不断挑衅,认为自己的军队有能力与中国对抗。然而,现实却让印度大失所望。在1962年的边境冲突中,解放军的反击迅速将印度军队击溃,解放军甚至推进到印度首都周边。印度总理尼赫鲁因病去世,结束了一个时代。
莫迪:印度的第二个尼赫鲁
尼赫鲁死后,印度的野心并未消失。尤其是2014年,莫迪上台后,他继续推动印度的“东进战略”,与东南亚国家加强经济合作,并试图形成包围中国的“珍珠链”。这一策略的核心,是通过经济手段和军事影响力,遏制中国的崛起。
与此同时,莫迪在国内掀起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开始大力鼓吹与中国对立的政策。2017年,印军在洞朗地区挑起冲突,并与解放军对峙超过两个月。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印关系的紧张再次升温。
如今的印度,依旧怀揣着扩张的野心,尝试通过各种手段,挑战中国的边境安全。与1962年前的印度类似,印度的膨胀欲望依旧强烈,但无论他们如何作出行动,结果注定会是失败。
印度在边界上的挑衅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还是它背后膨胀的野心。面对中国强大的国力与防御能力,印度的这些举动注定无法改变历史的走向。
发布于:天津市亿腾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