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解放军恢复了军衔制度,最高级别为上将。与1955年不同前十大证券公司排名,这次的评衔体系中没有元帅和大将。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军官都希望能够被评上更高的军衔。而为了避免大家因为军衔问题产生过多的争议,当时的总参谋长迟浩田特意请孙毅将军在总参干部大会上分享自己的经验。
孙毅将军回忆道,在1955年评衔时,他曾向组织写信表示,自己只愿意被授予少将军衔即可。最终,他被授予了中将。虽然当时不少朋友和战友都觉得孙毅应该获得上将军衔,甚至为他感到惋惜,但孙毅却坚定地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淡泊名利,不应和他人比谁的军衔高,而是比谁做得更好。”他的话赢得了在场众人的热烈掌声。
迟浩田与孙毅将军多次相处,深知他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品质。1978年底,时任副总参谋长的迟浩田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主持了一场大会,目的是为五十多位老同志平反。会上,孙毅的名字被念到时,他情绪激动,向大家深深鞠躬,并慢慢说道:“我又能为党工作了。”这一幕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展开剩余78%回顾孙毅的一生,他经历了许多艰难的挑战,但始终坚守信念。由于家境贫寒,孙毅年少时不得不中断学业,为了生计,他曾辗转多地,甚至在冯玉祥的部队中当过兵。后来,在共产党员赵博生的影响下,孙毅决定加入红军,投身革命事业。然而,由于他曾在旧军队服役,刚开始他受到了不少排挤和冷遇。在长征途中,本应分配给孙毅的马被外籍顾问李德抢走,而他本应担任的参谋长一职,也因为一个小小的疏漏,变成了普通参谋。这些挫折孙毅并未放在心上,反而他常常幽默地说,没马骑反而锻炼了自己的身体。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孙毅整整12年没有工作。那时,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坚持学习,并告诉家人始终相信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是孙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激励自己和身边的人不断向前。
迟浩田曾听孙毅谈起他对竹子的崇敬。小学时,老师曾给孙毅讲过一篇《说竹》的文章,他记得牢牢的,直到晚年仍能背诵下来。竹子的坚韧和高洁,成为孙毅一生追求的精神象征。
1982年,总参正式聘请孙毅为青年工作顾问。迟浩田在一次座谈会上亲自为他颁发了聘书,孙毅激动不已,并表示一定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好顾问。从那时起,孙毅积极参与到青年工作中,每次总参举办相关活动,他总是积极参与,为年轻一代的成长尽自己的一份力。
虽然孙毅深知自己年事已高,可能看不到这些工作的最终成果,但他始终坚信,做好青年的教育工作是革命前辈的责任,为了祖国的未来,他一直全力以赴。由于他对青年的深情,孙毅还担任了全国60多所大中小学的名誉校长和教授等职务,虽然这些职务让他非常忙碌,但他依旧全身心投入其中。
孙毅离休后,依然没有停止工作,四处为青少年做报告。他的演讲内容感人至深,每次都会引起强烈的共鸣。数据显示,他的演讲共吸引了约10万人次聆听,并且每一场报告都会引发热烈的掌声。
然而,孙毅的身体也因过度劳累而出现问题。在一次演讲中,他因劳累过度倒在了讲台上。此后,总参为他特意制定了一个特别规定,要求他除了必须的活动外,尽量少参加其他活动。然而,孙毅并未完全遵守这个规定,只要时间允许,他依然会积极参与。
在晚年,孙毅依然热衷于写作,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对后人的殷切希望写成书籍,赠送给青年们。他还写了《走向征途》和《孙毅将军自述》等回忆录,将自己的一生和经历分享给后人。
1988年,军衔评定前,迟浩田特意请孙毅在会上发言,他的经历和故事让在场的每个人都由衷敬佩。红军时期,外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发布了一张红军高级将领的合影,孙毅也出现在照片中,但书中的标注却错将他当作了其他人。这个事实直到1980年才被聂帅提及,才为人所知。孙毅并未对此事介怀,他始终认为,作为革命的幸存者,不应在意个人的名利。
在特殊年代,孙毅曾多次主动向组织请辞,要求辞去总参顾问职务,目的是推动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每当回顾自己的过去,孙毅从不强调自己的功绩。直至90岁生日那天,迟浩田到孙毅家里祝寿时,才有一位老干部赠送了一幅贺联,形容孙毅为“正气、清风”。虽然孙毅觉得自己没有那么高的评价,但这幅贺联确实精准地总结了他一生的精神。
在与孙毅将军的交往中,迟浩田学到了许多重要的道理,这些经验后来对他自己的人生和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怀念百岁将军孙毅》前十大证券公司排名
发布于:天津市亿腾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